邵海锋,我校1985级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生,现任东莞市源荣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谈起公司的经营之道,他说,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不仅需要管理者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而且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勤于观察
1989年,邵海锋从我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苏州的一个国有企业——苏州橡胶厂。刚开始步入社会,工作上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但他一直坚持勤学好问、与人为善的观念做事,所以没过多久,便融入到企业生活中。作为一名新人,工厂领导一直鼓励他努力工作,干劲十足的邵海锋也不负众望,为企业做出了许多优异成绩。然而面对国有企业的各种条条框框,平日里勇于追求自我的邵海锋,深感自己的才华受到了抑制,因此他选择了辞职离开。“当时这个决定,在家人和朋友眼中是一种孩子般‘叛逆’的行为。因为国有企业是‘铁饭碗’,当时叫这种行为为‘下海’。”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邵海锋感慨颇多,他说当时选择离开是因为自己有敏锐的观察力,看到了企业的诸多弊端,感觉发展空间不大,所以义无反顾的选择去寻找一片更广阔的天空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善于思考
九十年代初,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这片土地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文化交流程度远超国内其它地方。从苏州橡胶厂辞职之后,邵海锋选择了发展前景广阔的省份——广东,并成功应聘于东莞鸿图电业有限公司(港资)。
“当时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一是地理优势,广东快速的发展能够给应聘者创造更大的舞台,有更多成长机会;二是我热爱高分子材料专业,想要继续从事这方面研究。”邵海锋说,工作中自己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是要不断追求以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这个目标,让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部门的工程副经理到工程经理到公司副总经理。在这家港资公司,他一步一个脚印工作了15年,这家港资公司也从1992年的一百多员工单一加工厂,发展到四千多员工,拥有多家分厂的集团公司。在2003年,邵海锋敏锐地看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民营企业有更多的机会。他初次试水市场创建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广州思奇高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产与硅橡胶配套的助剂与周边产品。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在2009年在浙江宁波组建了宁海健宁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硅胶餐具与硅胶制品。在2010年他与朋友一起收购了东莞源荣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兼任总经理一职,这让他的肩上又多了一份重担。
由于扩张过快,摊子铺的太大,硅胶制品的市场变化又很快。创业初期的四年,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如何才能打破僵局、冲破阻碍成为摆在邵海锋面前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不断总结反思,邵海锋逐渐认清了市场的发展规律,并对公司做出了准确定位,果断对公司的产品进行转型,针对这几年广东电子行业发展很快的趋势,不断投入针对电子行业的配套硅橡胶产品,提升企业科技水平,而这也成了邵海锋逆转公司亏损的主要法宝。谈到这些,邵海锋说:“如果企业的领导者不能认清市场,那么企业就只能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如果企业不能把握机会,那么企业永远抓不住发展的机遇;如果企业职员安于现状,那么企业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抛弃。”
重在文化
走进源荣公司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工厂简介:从公司的起始,到主要客户,再到公司工艺流程和机器设备,一应俱全。而走出生产车间,窗明几净,随处可见的便是光荣榜,上面写着每位工人的名字,有的工人上面贴着红花,有的没有。邵海锋说这叫做工作竞赛,竞赛第一的工人会得到一定的奖励,如此一来,可大大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紧随其后的就是仓库楼梯上贴着的各种标语:当你不努力的时候,你应该看看多少人比你强,他们还在埋头苦干;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这些标语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员工的思维,让他们更加努力,更加积极工作。”邵海锋说,日常管理中自己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文化,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会逐步走向没落。所以企业要在市场的选择中站稳脚跟,继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重视文化建设。而且,做好一个公司首先需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对员工好,时刻为员工考虑,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今年,他花费四十万元用于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在热压车间加装了多台环保空调,这样一来,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员工们自然而然就会更加努力工作,工作效率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对于学弟学妹们未来的就业,邵海锋认为,大学生初入社会不应盲目追逐利益,而是要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化浪潮的来临,专业化毕业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增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人才走进生产一线,让企业给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和研究场所。这样既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能让师弟师妹们得到很好的锻炼,把所学到的知识实际运用起来。邵海锋欢迎师弟师妹常到校友企业学习、实习,用心去规划自己未来更广阔的蓝图。(学生记者 毕恒悦吴润菁)
指导老师 韩玉花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916期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