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高玉:毕业十年,我实现了所有的职业梦想

日期:2021-04-28 00:00

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也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参加工作的期间,我实现了所有的职业梦想——以外语为工具,在各个行业之间跳来跳去,融入不同的企业文化和技术背景;以外语为谋生手段,做同传赚外语行业最高时薪,翻译图书出版,看自己的姓名出现在封皮。现在又在创业,开了公司,做多语种翻译培训平台。

 

 

 

用外语打开世界

 

高中时,我曾想参加艺考,走美术或播音主持路线,未能得到家人和高中班主任的支持。后来我才想明白,他们觉得我单凭文化课成绩,可妥妥过山东省一本线。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

艺考路被封,没关系。成绩显示,自己语文和英语还不错,不如走语言路线。恰好当时流行一本《求学》杂志,其中一篇文章讲德语翻译的故事,看完我直拍大腿:不错不错,是我想要的生活,大学选外语专业,将来做翻译。

决定学外语,还有另一个原因:不想再学数学。虽然我高中数学成绩不算差,高考成绩120多分。

想在几大外语名校之间任选其一,高考分数不太允许。我不打算复读再来一遍高三地狱般的生活来刷成绩,于是冷静客观地分析高考分数所能达到的高校,从中挑选了喜欢的城市和专业。

十年后,角色转换,我经常收到我的网络读者留言:大玉姐,你是我的榜样,我决定报考外语专业啦。

说到求职,我是HR在第一轮简历筛选阶段就会Pass掉的人选,因为我工作太没定性。毕业后的前7年,我换了7份工作,最短的只有几个月,最长的干了三年,中间还有两次尝试自由职业失败的经历。

行业上也几乎完全没有连贯性,除了第五份是在中德合资汽车公司,第六份是发动机公司,均属汽车行业。其他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图书出版、进口奢侈品、家居、翻译、签证咨询等。就连城市都换了四个,最终又回到北京。

各个公司的职位也是八竿子打不着。有选题编辑、总助、团队助理、翻译、市场营销、国际合作经理。而现在,我是自由译员,也是创业者,从事中外交流和培训教育。

不同的工作看起来游离,却有隐于表面的主线贯穿始终。这些就职的公司,要么是徳资企业或者中德合资企业,要么是有德语区业务的纯中资企业。也就是,每一份新工作,要么跟德语相关,要么跟德语区相关。

哪怕是做面向国内市场的市场营销的那三年里,即使用不到外语,我也会接各种兼职口笔译,经常早起或晚睡赶稿。最后的成果也让我比较满意:连续翻译出版十余本图书,兼职收入基本可以支付日常开销,我的外语和翻译水平不退反进。

就这样,我实现了毕业时的所有梦想。尝试了各种工作,刷新了个人时薪。工作之余,行万里路,迄今游历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语是我感受世界的触角,是我与世界连接的纽带。从我公众号Slogan也能窥见:用外语打开世界。

开始创业之后,有一些项目陆续主动找上门来,我也从一个执行者的角色,往统筹者角色转变,开启全新体验。

 

大学四年,为逐梦奠定基础

 

能够拥有那么多段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当然需要资本。待人接物、公司事务需要职场磨炼,沟通表达,外语技能则主要来自毕业之前的积累,尤其是在我的母校青岛科技大学四年的学习。这里不光让我有一技傍身,还养成了自我学习能力,一直到现在都在受益。

当初之所以选小语种,主要因为自己英语成绩还可以。底子在,将来自学也不会太差,列出了西语、法语、德语三个选项。根据报考院校专业设置,不同语言对象国政治、经济、人文情况,以及未来的就业期许,我就已经倾向于选德语。

由于想学德语的意愿十分强烈,报志愿时我填了自己百分百有把握被录取的学校,稳字当先,最终顺利被一志愿录取。进入大学后,发现我的高考成绩是班里前几名。

学小语种的都知道,小语种专业零基础上位,多年占据“第一外语”地位的英语突然要退居二线,两者会发生矛盾。英语经常在小语种专业课上出其不意地现身,当你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写课后作业,“ich bin one”之类的表达,屡见不鲜。

终于,巫老师受不了我们了,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说梦话用德语了,才算德语入门了。没想到我还真实现了这个目标。第二天室友将梦话情况告知崔老师,崔老师建议大家向我学习。

后来就进入规律学习阶段,在外院的走廊晨读,在弘毅楼上晚自习,完成一天的作业,除了比高中睡觉时间多,充实度上不输高中。只要是决心好好学习小语种的,基本都是这样。因为我们有两门语言要学:小语种和英语。

德语专业的老师们不光教我们德语,还反复强调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若想进入跨国职场,英语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学英语的劲头儿也不敢掉。毕业之后发现老师们所言不虚,越来越多的小语种对象国跨国企业,将英语作为官方工作语言。我认识几位德国留学或国内德语硕士毕业的朋友,在徳资企业工作几年,英语突飞猛进,德语退化遁形。

大学四年,南苑餐厅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援,从一楼到三楼的餐厅,种类繁多,可能连着吃一个月,才能吃完,且味道鲜美。隔壁院校经常有同学来我校食堂用餐。偶尔睡过头来不及吃早饭,就带上餐厅一楼的早餐标配:煎饼果子+豆浆,奔赴去语音教室。

老师们尽职尽责,各具特色,不光授业解惑,还为我们谋生求职出谋划策。巫莉丽老师严格,崔婕老师酷炫,于豪老师萌新,已转行的王妍老师、郭潇老师,各有各的美,外教老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德式视角。

还有很多辅修课老师,无法一一提名致谢。

在此感谢母校约稿,让我有机会回顾过去的十年,写下此文。我要感谢青科大德语系,以及所有曾经辛勤授课与我的老师们。

(作者2010年毕业于青科大德语系,目前自己创业,公司名为北京大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911期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