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大人物 > 正文

宋丽超:师生身边的“小太阳”

日期:2023-03-29 10:52

采访宋丽超老师的那天,灰蒙蒙的天气夹着西北风。她热情地在楼下迎接我,乐观开朗的蓬勃朝气扑面而来,简单几句话仿佛就能把世界点亮。我想,认识宋老师的人,大概都会对她的印象极深。她行事干练、待人真诚,像一个热情的“小太阳”时刻散发着正能量,靠近她,就能感觉到光明、温暖和希望。

在外国语学院,宋丽超副教授不仅负责课堂教学、语言视听中心管理、指导VOC外语电台,还承担着学院分工会和党支部的诸多任务,曾被评为校“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尽管工作千头万绪,她却凭借有效的方法把每件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获得大家的好评。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们说:“与她相处,会让人有很强的幸福感。”

201B44

她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知心人”

宋丽超2002年来校,一直承担着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每学期她要带6-8个班,跟不同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接触,怎么能尽快与这200多名学生熟悉起来呢?她有一套好办法。

在语音室上课,学生的座位相对固定,宋丽超在学生名单的后面,自己又制作了学生座次表,一看座位就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每堂课的开头5分钟,她都给一位同学上台演讲的机会,可以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分享感兴趣的话题。宋老师会边听学生的演讲边在自己专门的本子上记录下每个学生的信息和特点,加深对学生的印象。

课堂上,宋丽超不允许学生叫她“老师”,而是叫英文名Mary,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们说她讲话很温柔,但又是一种“很强大的温柔”,话能说到学生心里去,浑身上下透着一个“亲”字。每学年的第一堂课,宋老师会严肃地立下几条规矩,比如坚决不能迟到、上课期间手机必须要放在墙上的袋子里,学生心里隐约有点儿怕她。经过一两年的相处,学生们却都变成了特别喜欢她,每次结课时全班同学会依依不舍地与她合影留念。“刚开始我们觉得Mary要求太严格了,但后来发现她总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跟学生平等交流,永远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心上。”学生徐媚说,“英语课堂令人快乐,我们都很爱上她的课。”

“我教的第一届学生里面有一半年龄比我大,2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学生都跟我孩子差不多大了。”宋老师笑着说,她把学生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护。听说有学生突然离校回家没来上课,她会主动联系学生了解情况,约学生回校之后来见面聊天。对特殊学生她也特别关注,课后常通过写信或者线上交流的方式帮他们疏导情绪。

她的爱与用心就像和煦的阳光,悄无声息地照进学生的心窝。学生时常听到她在课堂上这样说:“你们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可以向我发泄任何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只要你需要我随时都在。”或许是她的热情温暖有特殊的吸引力,又或许是她的耐心细心有莫名的亲近感,经常有学生来找她分享自己的小秘密,把她当作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课后陪伴学生不是会额外占用很多时间吗?宋老师对此毫不在意,她说:“看着他们慢慢变得更加乐观向上,我会发自内心地跟着高兴。”

宋丽超还长期作为VOC外语电台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自创、编辑、制作多语种广播节目和微信公众号,十余年来已经培养了200多名优秀学子。她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充分放权让学生自主管理。加入电台的学生不仅专业素质强,而且都非常上进,短短几年就有明显进步。她曾指导学生荣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等。电台培养出的学生中,有3人先后保研至北京外国语大学,还有不少学生考入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为北京冬奥会和上合青岛峰会做了部分翻译工作。

她是工作认真细致的“热心人”

每天早上6:45进校门,是宋丽超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她是学院语言视听中心主任,要在崂山校区负责与两位同事共同维护18间语音室的设备。7点左右,三位负责老师就都到齐了,整理好语音室之后一起去操场运动一会儿,7:45准时站在语音室门口正式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冬季天天是上下班“两头儿不见太阳”。家人都曾疑惑地问过:“为什么你每天都乐呵呵地那么早去上班,去单位干啥这么快乐?”跟宋丽超坐对桌的赵娜老师告诉记者,那是因为宋老师每天都充满活力,心态特别好,自己受她的影响也变得积极起来,工作之余一起读书或是运动,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

宋丽超在学院担任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和分工会主席,工作非常繁杂,但她条理性很强,做事效率高。她有个工作专用的小笔记本,多年来每天坚持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一条条列清楚,做完打勾,日事日毕。党支部每次集体学习前,她都把理论文章打印出来,用荧光笔标注重点;她的党员学习笔记本也与众不同,第一页是自己做的目录,开了哪些会、进行了几次学习一目了然。

她是同事们公认的“热心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同事找她帮忙从不会嫌烦,只要是能做到的,再小的事情也都认真去完成。听说有同事家里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她会主动填写材料申请困难补助,受助老师收到补助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她一直在悄悄帮忙。

工会工作很琐碎,宋老师干得极细致。前几年学校过节发放的慰问品是包含多种套餐的实物商品组合,为了让每个老师都能方便快捷地取货,她提前把全院140多人每人要领哪些东西列出清晰的明细表,大大节约了老师们现场领取的时间,高效完成任务。

她服务学院教职工非常耐心,从不因事小而轻视、不因活重而放弃,无数个加班的时刻令老师们感动。2017年出国访学之前,她列了一份长达5页A4纸的工作清单,写明了具体每个时间点需要做哪些事情,请同事帮忙完成,确保即使在国外访学期间也没有耽误学院的工作。近几年,学院分工会的特色品牌项目获批校工会重点项目,结项报告成为典范,都离不开她一点一滴的辛勤付出。

“她身上有一股劲儿,什么事只要开始干就一定要干到最好,追求极致。”赵娜老师说,“她好像永远不嫌累,时刻活力满满。”

她是涵育阅读风尚的“有心人”

每年阅读专业以外书籍近30本,每一本书都能手写上万字的读书笔记——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宋丽超已经坚持了超过5年的好习惯。

随便翻开一本宋老师手写的读书笔记,大开本的笔记本上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就写满了近百页。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后,她都专门留出阅读时间,至今已经写了几十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有时正在读的书也有学生感兴趣,师生会在课堂上就这本书展开交流。学生寒假期间,她建议每人至少读一本纸质书、写一篇读后感,开学后大家都能主动交上来,从读书中有所收获。

为了将阅读的乐趣传递给更多人,宋老师从2017年开始发起了办公室读书交流会,每人每月至少看一本书,在读书会上分享自己写的读后感,并把所读书籍带来传阅分享。疫情居家办公期间,读书会也在线上照常进行。在她的带动下,语言视听中心的老师们也不自觉地一有空闲时间就拿起书本、放下手机,每人写了四五本读书笔记,涵育了热爱阅读的好风尚。

后来,宋老师在党支部也发起了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提高支部党员的政治觉悟和自主学习意识。上学期学院还举办了师德建设月读书活动,老师们各自写了读书感悟,在读书沙龙上进行交流。几年来,“书香”党支部建设卓有成效,老师们反映养成阅读习惯之后内心变得平静,不像以前容易浮躁,也不再关注手机上泛滥的信息,在学校和家庭中逐渐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宋丽超老师就像一个“小太阳”,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学生,她无微不至,像孩子一样呵护;对同事,她无话不谈,像家人一样相处。采访期间,我多次感觉到她“很特别”,这种对工作极其认真、饱含热情的态度值得学习。但是宋老师一直坚持自己“极普通”,她只是在这个团结如家人的集体中用心工作、享受生活。我想,这个暖暖的“小太阳”一定会继续温暖更多的“小心房”,传递源源不断的“爱能量”。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972期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