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 合作发展处 校友工作办公室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张长晓 当代音乐的马可波罗

日期:2016-10-27 00:00

张长晓,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届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校友,现为旅意文化学者,知名音乐评论与策划人,首届华人春晚总导演,被意大利国家晚邮报誉为“当代音乐的马可波罗”,担任北京晨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也是山东省社会新阶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他长期致力于推广中意两国文化交流:曾策划国际及众多国内知名音乐人如警察乐队、崔健、张楚、谢天笑等海内外音乐演唱会,曾任第39届意大利Premio Tenco坦科音乐奖及第20届Premio Lunezia鲁尼兹亚流行音乐大奖评审会成员。他是少数进入意大利国会参与议会的中国学者,因曾推荐摇滚教父崔健获得意大利最高音乐奖—坦科音乐奖而被人熟知,其著有《地中海的声音》、《灵动的石头》、《高贵的靴子》等书籍,曾获第十三届热那亚贝宁城市计划奖,该奖项历届获得者尼日利亚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因卡,BBC记者法布里奇奥(Fabrizio Gatti),意大利知名人士唐安德烈加罗(Don Andrea Gallo)及兰佩杜萨埃利诺萨市长朱西(Giusi Nicolini)等。2017年获得“影响济南的年度文化人物”奖,同年11月,因推广中冰两国音乐,张长晓在总统府受到冰岛总统古德尼约翰内松亲切接见。2018年2月9号担任第二届意大利华人春晚,倪萍,罗琦等嘉宾受邀出席,主推中国文化走向欧洲。

张长晓与民谣的不解之缘

从小便对流行音乐着迷的张长晓,在经济紧张的初中生活中,他每个星期都会买一盘盗版磁带,那是独属于他个人的幸福。即便是在压力很大的高中,音乐也是他温暖的陪伴。大学的时候,张长晓碰到了他的启蒙老师,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肖鑫老师。肖鑫老师发现了在听流行音乐的张长晓,便给了他一首鲍勃·迪伦的歌曲,然后还推荐他听披头士、滚石乐队的音乐。刚开始他不以为然,甚至根本不觉得这首歌好听。

也许正是像肖鑫老师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长期一直都在听所谓的流行音乐,便会困在其中,再也欣赏不了更加高雅更加具有人文气息的音乐了”。张长晓从肖鑫老师的电脑上拷贝了5G音乐,不管走到哪里耳朵里都塞着耳机。

直到半年后的一天,在等公交车时的他,突然被耳机里的声音触动了心灵。那还是一首鲍勃·迪伦的歌曲,可能他已经听了很多遍了,但是就是在那一瞬间,他听懂了。鲍勃·迪伦的令人着迷的人文气息,真挚的情感,如诗般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从此时开始,张长晓像是发现了新世界,那5G音乐,像是一座藏满珍宝的宝库,让他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于是,张长晓迫不及待地与肖鑫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并在肖鑫老师的鼓励下,一晚上完成了名为《中国摇滚摇不动也滚不起来》的乐评。虽然这篇乐评只是一篇不成熟的作品,但是他受到了肖鑫老师的鼓励,并从肖鑫老师那里得到了一本书,名叫《民谣流域》,从此,张长晓与民谣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民谣流域》的背后附有作者李皖的邮箱,张长晓就把《中国摇滚摇不动也滚不起来》发了一封邮件给李皖。就在第二天,李皖便进行了回复。邮件内容很简单,但是非常让人感动的是,李皖把这篇乐评从头到尾批改了一遍,而且细致入微,大到观点,小到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要知道,李皖当时是《人物汇报》的总编辑,而且是一名知名的乐评人。从那以后,张长晓和李皖通了七年信,但是直到他发表《地中海的声音》这本书的时候,才在“南国书香节”见到李皖。

为梦想坚持不懈

张长晓一直在强调年轻人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鼓励,也许正是像肖鑫、梁树青、李皖以及后来的郝若谷崔健孙立军等这样善良且优秀的人,他才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

在大学里,张长晓的第一位女朋友是一位韩国女孩,在一起总是吵吵闹闹开玩笑的他们,因为女孩子的一句“我想走进你的心里”,走在了一起。虽然女孩子不久后就回到了韩国,但是他却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且,在脑海中有了国际化的概念,为以后出国的念头埋下了伏笔。

第二位女朋友,是香港浸会大学的学生,他们在网络上认识,并在这位女朋友的帮助下,他去了一次香港,也正是这次香港之行,深深地震撼到了他,他感觉到了一种差距,做出了出国留学的决定。

不过,因为当时痴迷音乐,他的功课并不好,期末考试五门功课挂掉了四门,于是他便挨个找专业老师承认错误,并跟随老师做了很多项目,获得了很多荣誉,并参加了两届全国机器人大赛。并且在梁树清书记的指导下,在毕业前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两位前女朋友不仅帮助他找得到了自信,还在客观上帮助他找寻到了自己想走的道路。全力开启学霸模式的张长晓舍弃掉所有包袱,不仅在专业课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还自己到国际学院借勤工俭学的机会,提升了自己的英语水平。

正如张长晓所说:有梦想并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人,上帝都会帮你。毕业时候,张长晓申请了八所国外学校,而这八所学校全部通过了他的申请。最终他到了米兰理工大学,从事机器人研究。他说:“之所以选择米兰理工大学,是因为学费低,而且还提供奖学金。”

因为花比傲.......

也正是到了意大利,他才开始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人生。

来到意大利之后,张长晓对意大利音乐有了充分的接触,他经常从同学那里打听有什么好听的意大利音乐,并且跟李皖老师时常交流自己的音乐见解。通过李皖的介绍,他知道了罗大佑的御用作曲人花比傲正是意大利人,并接受了李皖的建议,尝试着联系花比傲。

可惜的是,第三天,花比傲的太太给张长晓回信息,告诉他花比傲已经于一个月前去世了。当时,网络上对花比傲的介绍很少,甚至都没有人知道他的死讯,张长晓特别伤感,便在微博上发布了花比傲去世的消息,这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香港乐坛震惊不已。随后,张长晓来到了花比傲在意大利的家,见到了花比傲的母亲和弟弟,并撰文《忽而今夏——香港的马可波罗》《花比傲与林夕》悼念花比傲。

这是张长晓与音乐工作方面的第一次接触,也因为花比傲,张长晓第一次被很多人熟知。

即使是在米兰理工大学做机器人研究,张长晓对民谣依旧念念不忘,就在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在湖边散步的张长晓突然被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吸引,那歌曲和鲍勃·迪伦有些相似,他不自觉地跟随着音乐来到了音像店。

在音像店里,他买下了这位歌手的所有专辑,而这位歌手,成为了他心中的另一个向往。这位歌手叫法布里奇奥·德·安德烈,意大利国宝级的民谣音乐人,被誉为“意大利的鲍勃·迪伦”。从此,张长晓痴迷和陶醉于对意大利民谣之中。

因为喜欢安德烈,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本安德烈传记,虽然看不太懂,但是他又在传记的最后一页找到了作者的邮箱,并给他写了一封邮件。这位作家叫沃尔特,又非常巧合的是,当时他们两个都住在莱科,五分钟不到就见面了,而且一见如故。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谈到与沃尔特的相遇时,张长晓的脸上挂满了笑意,他是相信缘分的人,他甚至认为自己现在的成就,“真的是一环扣一环,而且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的确,因为安德烈,他认识了沃尔特,因为沃尔特,他有机会在一年的时间内几乎采访了所有与安德烈认识的意大利音乐人,他们都是意大利音乐的代表性人物。因为采访这些音乐人,他生活拮据,于是去了新华社记者站,通过大学恩师郝若谷先生,认识了大使馆的参赞史芬娜女士;因为参赞,他认识了意大利著名的音乐人弗朗切斯科·巴奇尼,而且巴奇尼也住在莱科,并且与安德烈是生前好友。

也因为要帮助巴奇尼在中国准备音乐会,张长晓认识了崔健,而且就在与巴奇尼商量与崔健合作的时候,崔健就在意大利,于是他在第一时间见到了崔健。也是因为巴奇尼的建议,张长晓向“坦科音乐节”推荐了崔健,崔健成了“坦科音乐节”的第一位获奖的亚洲歌手。

因为崔健谢天笑等好友的帮助,张长晓把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大章鱼”乐队的出场费在十天的时间从一千五百元提到了两万元,因为崔健,他又成了“霍夫曼乐队”的经纪人,两支乐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而又因为成功推荐崔健获得了“坦科音乐奖”,“鲁尼兹亚音乐奖”主席便邀请张长晓促进“鲁尼兹亚音乐奖”与中国的合作,于是她推荐的高樱又获得了“鲁尼兹亚音乐奖”。也是因为崔健和巴奇尼,他认识宁波的一位老板,并组织了音乐演出在中国开拓出巨大的音乐市场。

向着梦想奔跑

意大利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被称为“欧洲的中国”。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把中国放在了西方人面前,而在当代,张长晓,“当代音乐的马可波罗”,把意大利音乐放到了中国人面前,促进了中意音乐以及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他,现在仅仅不到三十岁。

他说,他应该学会更包容更豁达,而且鼓励年轻人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职业和领域,因为人都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不要局限自己的范围,尝试多种可能。

他说,人生只有一次,可以开发无限的潜能,跟着自己的本心慢慢地走,你会发现享受这个过程比得到最终的结果更有意义。

他说,他是一个天真的傻子,不自量力,但善于抓住机遇。他继承了父亲的变通和母亲的豁达,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他坚信这个梦想是真的,并且就在不远处等着自己,要继续奋进,要向着自己的梦想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