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青岛科技大学建校75周年之际,9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化工高校党委书记、校(院)长年会在青岛科技大学举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郎红旗、原会长郝长江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为宏,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荆晅,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张彦铎,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长曾英,吉林化工大学校长艾学忠,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长梁浩,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孟晓雷等17所全国化工高校领导50余人应邀参会。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天梅,校长陈克正,党委常委、副校长罗细亮、吴明铂出席年会。
郎红旗在主持会议时代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对参会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对青岛科技大学承办此次年会表示感谢,对学校建校75周年表示祝贺,对学校深入推进811项目建设、加强化工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提升在化工行业的贡献度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今年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成立30周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全国化工高校党委书记、校(院)长年会已成为行业有影响力的品牌。希望各高校以此次大会举办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办学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办学目标与国家需求相呼应,继续发挥各自特色优势,为化工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郝长江在会上回顾了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的发展历史,他指出,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作为一个产业组织,在化工行业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岛科技大学在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承办此次年会有里程碑意义,学校精心细致的会议筹备、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人印象深刻,会议非常成功。希望各化工类充分利用好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这个平台,相互借鉴启发,相互交流合作,为加快推进中国化工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天梅代表学校致开幕辞。他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并表示,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借助化工强国建设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化工学科特色优势,聚焦关键材料研发与绿色化工技术创新,在新型功能材料、高端化工产品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此次年会充分响应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精准契合了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明晰了实施路径与发展方向,不仅是一场汇聚行业智慧的高端对话,更是一次擘画化工未来、引领创新发展的战略盛会。与会嘉宾既是我国化工领域学术研究的引领者,也是高等教育管理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希望大家为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科发展把脉问诊、传经送宝。希望以此次年会召开为契机,化工高校之间进一步拓展、深化务实合作,联合共建高能级平台、联合申报国家级大奖大项目、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化工教育新高地,为实现化工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创新保障和智力引擎,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化工事业崭新篇章。
陈克正在会上作了题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青科大实践”的主旨报告。报告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从“发挥学科优势特色,夯实政产学研根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成果转化效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学校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成效。报告指出,多年来,学校不断夯实政产学研根基,以橡胶、化工等优势学科为核心,动态优化专业布局,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全链条科研支撑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级版,破解成果转化“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创新“橡胶品格育英才”模式,通过“3+1+2+N”卓越工程师培养、TPA创新创业教育等,培育适配产业需求的拔尖人才。报告最后强调,学校将坚持“两服务一引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据悉,此次年会以“共建数智化工、服务教育强国”为主题,来自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常州大学、沈阳化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吉林化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等18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围绕各自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人才队伍建设等事业发展特色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互鉴。
20日,杨天梅、陈克正、罗细亮陪同参会领导嘉宾到学校科技成果展厅、分析测试中心和赛轮集团等实地考察调研。
学校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相关活动。